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
  • 2749阅读
  • 0回复

一分为三看《三国》 [复制链接]
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离线子龙
 

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 发表于: 2007-06-07
2007-6-6 6:33:00  来源:北京青年报  编辑:汉中王刘备
【本文侧重于非历史】【曹操百科】【查看本文评论】【大 中 小】
  日本一些人将中国的《红楼梦》、《三国演义》和《西游记》加以恶搞,糟蹋得不成样子,实在令人郁闷。于是,我重新拿出名著,一边翻阅一边生出一些新鲜的想法。

  其实,《三国演义》中值得回味的东西太多,想得多了,很费神。老是八股调地读《三国》,又不免未得古人真味。我在时读时停中想:在统一之前,最后收拾河山的君主将是三股势力中的哪一位?三位君主其实代表三种类型。

  曹操雄才大略,平定北方,虎视天下,但在他内心深处却有“无名”的焦虑。操之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,上溯两代便无枝可依。因而曹操自觉名不正言不顺,个中原因大抵与其终身未敢称帝有些关联。他招揽谋士,从不计较出身,也不免基于同样的心理。

  刘备自诩中山靖王之后,是汉室宗亲贵胄,且有仁义之名传播天下,“无名”的焦虑较少困扰他,但三股势力中以他为最弱,经常奔波逃顿,惶惶不可终日,终于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。但在他的政治集团中却出现了其他两个集团未有的问题,即刘备一派与诸葛亮一派求大同存小异的某种内在紧张。刘备人虽懦弱,却工于心计,临死前仍念念不忘束缚诸葛亮的势力,以忠孝仁义的儒家思想为诸葛亮套上了一个紧箍咒。诸葛亮只有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为刘备的江山付出了毕生的心血甚至生命。

  孙权居于江东仅有两代,同样有“无名”的焦虑,当初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,其父孙坚无意中获得传国玉玺,欣喜若狂,立即想回去称帝,这也是无名的一种反衬。但他毕竟比曹操好些,父兄两代已创下了基业,长江天险,国泰民安,统治集团内部也没有刘氏集团那样的暗斗。因此,孙权虽不如曹操那么雄才大略,却也不必像刘备那样如履薄冰,举止气度要平和得多。

  相对主子的三种类型,谋士(知识分子)也有三种类型:一种是以诸葛亮、司马懿为代表的务实派,此派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,是各自集团的顶梁柱;一派是以祢衡为代表的清谈派,狂傲疏放,自视极高,却名大于实,最后被曹操借他人之手所杀;还有一派是以周瑜为代表的处于二者之间的一派。谋士们大多都有“阐释的焦虑”,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被用的微妙心态。

  同样,武将们也有三种类型,分别以关羽、张飞、赵云为代表。

  关羽号称神勇,但其种种作为却令人颇有些不解:降曹后斩颜良诛文丑,明知当时刘备在袁绍手下,却杀袁绍大将,等于将刘备推向虎口。华容道放曹,诸葛亮审时度势当然知道曹操不能杀,一旦杀了则北方群雄并起,又将陷入一片更大的混战,只有三足鼎立,方能给刘备以喘息之机。所以,诸葛明知关羽会因情放了曹操,而故意派他去还这个人情。但关键在于,关羽却不知其中奥妙,仅因个人恩怨就不顾大局。此后,又与黄忠争先,大意失荆州前的“虎女不嫁犬子”之类言论,都不能不说是与忠义仁相悖的。关羽虽然神勇,却骄傲居功,刚愎自用,最后只能败走麦城,并连带引发了张飞、刘备之死。蜀国从此元气大伤,再也无力与其他两大集团争衡了。每读至此,令人神伤。

  张飞勇猛暴躁,在刘氏集团中虽不起决定性作用,但他是刘备赖以牵制诸葛亮的最主要的制衡力量。

  诸葛亮最欣赏的是赵云,同时他也是赵云最欣赏的人。刘备长于心计,关羽傲物,张飞暴戾。赵云无法和他们肝胆相照,唯有诸葛亮智慧绝伦,是人中精华,深为赵云所信赖诚服。诸葛亮信任赵云,不管干什么,身边总带着赵云,连刘备去东吴招亲,诸葛亮也派赵云相随。他早已将一切计算得清清楚楚,安排得妥妥帖帖,而只有赵云能按他的旨意去行事,只有赵云会将他的锦囊妙计当作圣旨,关张二人都不会。

  可以说,《三国》中的三的数字,是一个揭开时代命运和人物命运的钥匙。值得深究,远非三言两语能道明。

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

精彩

感动

搞笑

开心

愤怒

无聊

灌水